星期日, 12月 10, 2006

佛光大學成立慈青社

就讀佛光大學的徐政裕,自命有一份使命感,發願在校園催生慈青社的成立,經二年來的奔走及招生,慈青社於2006年12月06日舉辦成立大會。佛光大學是繼宜蘭大學、蘭陽技術學院、聖母護專後第四所成立慈青社的學校。

圖:社長徐政裕(穿黃衣)表示:「腳步踏到那裡,慈濟精紳就該落實在那裡。」

生命因堅持而偉大,今年27歲,就讀佛光大學的徐政裕,有一份使命感,發願在校園催生慈青社的成立,經二年來的奔走及招生,慈青社於2006年12月06日舉辦成立大會。

堅持信念的政裕表示:「腳步踏到那裡,慈濟精紳就該落實在那裡。」萬緣歸一宗,同樣是佛教團體,慈青社將以「感恩、尊重、愛」在佛光大學校區散播慈濟人文,以期佛法在人間處處可證。

來自高雄的徐政裕,24歲即授證委員、慈誠,有感學識不足,退伍後參加大學聯考,現就讀佛光大學心理系二年紀;除了爺爺已逝外,奶奶、爸爸、媽媽也都是授證委員,唯一的弟弟今年培訓慈誠,可說是道地的慈濟家庭,耳濡目染之下,政裕對於推廣慈濟人文視為畢生責任。

更詳盡的報導:利用課餘做好事 佛光大學成立慈青社

星期一, 11月 27, 2006

漫漫假期何處去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播放需稍待10秒;感恩)


當在世界急速變遷的今天,大學中所學的專業知識,可能在畢業後5到10年間完全過時。如果念大學的目的是為自己加值,究竟為什麼要念大學?

每一年寒假、暑假,總有一群來自全球各地的各大學校院同學,齊聚在花連或是台灣各地慈濟園區,參加慈濟青年各類營隊。

慈濟青年營隊是相當特別的學習性的營隊,有別於一般娛樂性營隊,絕對可以學習到平時學不到的收穫與成長。給自己一個機會,生命將會因此變得更不同!

有人就會問:「參加慈濟青年營隊,該不會要念經、拜佛、打坐...等?」

其實,「慈濟」雖然是佛教團體,不過參加「慈濟」並不是一定要信佛教,我們期盼透過營隊的養成,培養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參加慈濟慈隊不等於信佛教,或是非得要加入「慈濟」喔!

慈濟不分宗教信仰、貧富貴賤、權位大小,也不用去預設立場以及成見...只要你給自己「機會」,放寬心的去探尋自己、認識自己,從語文、閱讀、社會參與、哲學思考與自律能力五個面向,建立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打造競爭實力,進而勇敢「做自己」!

現在立即線上報名--> 2007年慈濟大專青年學習營隊線上報名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來電洽詢0939-961174 0963-032653 或e-mail

星期日, 11月 26, 2006

為什麼要念大學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播放需稍待10秒;感恩)


影片標題:為什麼要念大學?

影片大綱:大學錄取率愈來愈高,學士學位愈來愈不值錢,為什麼要念大學,年輕學子懵懵懂懂...

記者/攝影:汪忠信、周珊汶

星期三, 11月 15, 2006

回歸竹筒歲月

《竹筒歲月MV已更新!》

資料來源:慈濟大愛電視台


慈濟目前有數百萬會員,志工遍及世界五大洲,不過早期的慈濟,卻是由五毛錢一塊錢開始的,這也就是四十年前的竹筒歲月。證嚴上人期許大家,回歸竹筒歲月的精神,讓愛每天匯集,積沙成塔,因此,最近在各志業體,各單位踴躍認領竹筒,包括海外也是如此,連南亞大海嘯的重災區斯里蘭卡,也跟進響應。

看到大家合合氣氣,啟發善念後的歡喜,證嚴上人非常感恩,也再一次提到,不要忽視自己一點的力量,累積起來就是很大的影響力。

回歸四十年前竹筒歲月,每天啟發一個善念,慈濟各志業體都動了起來,像是在醫院,不只各個單位認領竹筒,院長還會親自帶頭,宣導理念,向民眾募心。

證嚴上人開示:「每一天,一個善念、一個動作,就可以影響我們今天,這一天的歡喜,如果心歡喜,什麼事都沒有困難。」

不只在台灣推動,遠在海外的斯里蘭卡,也已經跟進響應,而其實在馬來西亞,更是已經推動十多年時間。各地陸續動起來,在啟發善念的同時,更要以虔誠心發好願。

證嚴上人開示:「感覺到一群人在一起,能得到那樣歡心、合心、和氣,用這樣的方式,大家都歡喜。人生,不要輕視小小的善,而不去做,每天這樣小小的動作,啟發善心,顧好一念心,也成長慧命。」

善念的凝聚,讓世間更平靜祥和,最重要的是,那一念而起的歡喜心,可是無價而珍貴的。

星期日, 9月 24, 2006

虔誠祈禱社會祥和

近日來,社會上似乎瀰漫著一股動盪的氣氛,頗令人感到憂慮。此時此刻,不該是意氣用事、聞聲起舞的時候,期待社會大眾以冷靜的心虔誠祈禱,民心安,社會穩固,才是家國之福。

社會因為有民眾的支持,始能正常運作,並不斷為社會進步而創造。一旦人心浮動、社會缺乏安定,整個國土難免動盪不安,這是很令人擔心的事!尤其原本應在大環境中扮演正本清流角色的媒體,這期間為求收視率,非但失去平衡的報導原則,更極盡渲染、推波助瀾之能事,使得閱聽大眾在強迫哄傳下,不得不參與這一場紛爭。

國家的未來是一樁嚴肅話題,媒體自律則不能時刻或忘,社會祥和更是大眾生活延續的唯一保障。最近,慈濟大學傳播系四年級學生,在媒體實習課程前的宣誓典禮上,有如下一段誓詞:「我們理解大眾傳播媒體,具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我們深深發願,願我們的善念與努力,使人心得以淨化,使社會得以祥和,更使天下可以沒有災難。」

媒體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可謂無遠弗屆,能夠導向善良平和,人民即有善的方向可依循;角度若出現偏差,導向喧囂混亂,則人心無所適從,或聞聲躁動,或惴惴難安。從事媒體工作者,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向善向惡,何能等閒視之?媒體對社會能做到傳道與揚善,這個社會才有安定的力量。

除此之外,人人心平氣和,社會才能平安;以敬慎的心守志、守戒、守德,行於正道,慈心愛護天下苦難,人人自愛,普愛人人,社會的未來才能光明踏實。

所以我們要守心,還要守德,守好我們的口德、身德、心德,如此內心就不會起動亂,還能儲蓄力量來維護社區家庭的平安。時時提起戒慎虔誠,為天下、為我們的社會而祈禱,但願這一波這麼長的時間,能平平安安地度過,讓人心建立起安和樂利的願景,勤奮持家,為社會致祥和,這都是我們的期待。

人與人之間用愛付出、搶救生命,心志堅定,傳揚好話好事;媒體以智慧導引善念,就可以淨化人心,達致祥和的力量。這還要靠人人彼此之間口口相傳,身體力行來帶動。否則,人心渙散,社會力量耗損,的確是很可怕!縱觀國際局勢,前車之鑑歷歷在目,時猶未遠,我們不會希望步其後塵。因此,我們真正要好好地顧好自心,但願大家心平氣和,但願天下無災難,但願人間無禍端,這都是我們虔誠的祝福,而且虔誠來祈禱。

星期二, 9月 05, 2006

歡迎您

新學期、新氣象;我們熱情歡迎新同學來到宜蘭大學,為校園增添新氣息!也歡迎您加入慈濟的志工行列,一起在付出過程中,體認生命的喜樂與真善美,實踐大愛。

如果您對慈濟青年社有興趣,想更進一步了解,歡迎點選這裡,將資料填妥後,電郵至慈濟青年社服務信箱或是tony900845@yahoo.com.tw,感恩您的支持!

星期五, 7月 28, 2006

參加慈青的體悟 - 陳育民

還記得自己剛加入慈青社的時候,第一次志工服務的工作是維護校園環境。

當時社長請我穿上慈濟志工服,本來心想:「只是撿個垃圾,應該不用穿吧!」

但是撿了幾次垃圾之後,自己突然發覺,穿上志工服做志工服務,很有感染力!因為路過的人,看到我們穿著醒目的志工服撿垃圾,免不了都會瞄我們一下;藉此,透過我們身體的力行方式,也給大家做了一次生活教育。

除此之外,我們還參加了「慈青週」活動;長達兩週的慈青週,每天幾乎都報到,而且也做了不少志工服務,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且欣賞的,是學長們為同學解說活動相片的認真神情,活動照片都是慈青平常從事志工服務的紀錄,透過影像紀錄,也可以藉此說明慈青的人文精神。

還有慈濟的師姑、師伯,貼心為我們準備午餐,也會表演慈濟手語歌給路過的同學看,當下,感覺很棒呢!

在慈青的團體裡,大家都是平等的,不會因為職務或是名象而有分別,大夥都是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一起做好慈青的模範。

加入慈青之後,有機會認識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也會分享參與慈青活動的心得。平常在學校,與學長也會有較長的互動機會,學長也會分享自己參加慈青的心路歷程,並鼓勵我們去參加活動以及營隊,以藉此提昇自己的心境。

從中,我學到許多以前沒有學過的經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今年暑假的「心靈成長營」,營隊的夥伴來自全球各地,剛開始,對彼此難免都會感到陌生,不過幾次互動之後,大家都變得很熱情且貼心。

參加「心靈成長營」,對我還說,是一個嶄新的人生經驗,營隊分享從來不知道,甚至從來不會去思考的觀念,從中激發自己內心的體認,也使自己有不一樣的人生看法。

營隊是感動的、喜樂的,使大家體會到:「把握生命的每一刻,去做有意義的事」。

假如,我沒有加入慈青,暑假不會如此豐富且踏實,也不發覺,原來,世界上有這麼一個棒的團體 -- 「慈濟」。

星期六, 7月 22, 2006

人生旅程 - 緣

資料來源:慈濟大愛電視台(播放需稍待5秒;感恩)

東森記者蔡宜玲/綜合報導

金鐘影帝高捷和金鐘影后王琄主演一部「人生旅程I」,湯志偉和陳志朋等人主演「人生旅程II」即將播出,這部戲不同於時下的8點檔,總是打打殺殺、爾虞我詐,相反的,整齣戲充滿親情與友情,而戲裡全是硬底子演員,大家說飆起戲來過癮得很。

「人生旅程」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緣」,敘述一個充滿熱情與活力的青年(是元介飾),熱於助人、天性樂觀,但屬於青少年的叛逆,讓他與父親(高捷飾)之間在管教的互動上產生了隔閡。他的父親性情固執,但愛家人、愛兒女的心不亞於任何人,只是他不懂善用方法、一心只想用自己的方式來打造阿拓成自己期望的樣子。後來,這名青年在一次車禍中腦死失去了寶貴生命,這樣的不幸帶來母親的悲痛、父親的自責

第二部分是「我在 因為你的愛」,故事從一位堅毅勇敢的母親在她的愛子已經無法得救時,她強忍著悲痛告訴她的兒子說:「孩子,媽媽已經沒辦法救你,但是我要你勇敢、因為我要你去救別人。」這是多麼令人動容、甚至熱淚盈眶的對白,這其中充滿了慈悲與愛的力量。

在這個八卦充斥、戲劇充滿打殺的社會,這類清新的戲不會能夠給人一新耳目的感覺,而且也因為劇情感人,收視率經常創佳績,值得國內演藝圈製作人深省。
想了解更多「大愛劇場」,請上大愛電視網站

星期五, 7月 21, 2006

「水月非月」之我見 - 蔡季霖

某一日,陪著學弟回花蓮參加社區營隊共修,藉著這次因緣,也想讓自己好好沉澱一下雜亂的心情,於是,一人漫步在靜思堂裡...

回想起過去一個學期以來,少少的幾個人硬撐著應該是很多人一起合力來做的事,然而,卻因為某些人與事的逾越和情緒化的考驗與作為,讓自己只要遇上類似的情境,儘管是歡樂的氣氛,自己的心情也會低落到谷底,更不用說合作做事的時候。

可是心中仍清清楚楚知道,自己這樣子是不對的!我一定要跨越這顆鍊心石,於是我走進了靜思書軒…

踏進書軒之後,看到第一本書的封面及簡介,雜亂的心中立刻浮現出一股難得的清涼;就像是在乾枯難耐的沙漠中得到一杯水,猶如一句靜思語:「青山原不動,白雲自去來。」

平常遇到好事會快樂,遇到壞事會生氣;生氣的時候,又需要好事來讓我們恢復心情,如此反覆,處處心隨境轉。

而這句靜思語說到:「我們的自性像青山,如空中的明月;而快樂與悲痛像是空中的雲、水裡的幻月,何不讓它來去自如!在雲底下仍能透徹出青山般的自性,這才是真正的快樂啊!」

書中亦說了一個故事:

「老師父命小沙彌到寺外的地上播種。」小沙彌播種的途中吹來了一陣大風將種子吹走,小沙彌驚慌的告訴師父。

師父說:「就讓風吹走吧!」

當天晚上又下起了大雨,沙彌擔心的告訴師父:「種子要被雨水沖走了!」

師父又答到:「就讓它被衝走吧…」

一星期之後,寺外的土地上到處長滿了青草,連偏僻的牆腳都有;看到這幅景象,小沙彌歡欣鼓舞,老師父微笑視之。

平常人如同小沙彌一般,心隨著風雨起伏;而老師父的智慧,看透因緣,是真正的輕安自在。

「忍辱」 -- 容忍讓自己不愉快的人事物;這是修行很重要的一門功夫。

要從忍耐變成善解更是必須的;難忍的事若是由身邊的人造成的,一如師公所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對沒有關係的人可以付出愛心,然而對志同道合的夥伴無法善解時,真的要忍!冷靜下來後,會發現錯的是自己。如果我可以愛別人,為什麼不可以愛自己的夥伴。

輕安自在的一個方法 --「隨緣;不是隨便、消極,而是積極把握因緣,並且能自在放下。」

看懂了這些道理,可是,我遇到事時亦無法絕對的放下。

「眾生」 -- 眾緣所生;我,因為許多的因緣來到這個世間,成長到現在,如何視因緣而不見?要怎麼做?我想師公、師父、學長學姐、爸爸媽媽已經教過了我們。

我們要像一個剛開始學寫字的孩子,在心裡開始學寫感恩、知足,一筆一劃…

「出生」和「死亡」是二個車站,期間,我們來來去去;財富、榮耀、悲傷、痛苦彷彿都是車窗外的風景,夙呼及過,在這車上唯一有意義的事就是 -- 對同車之人伸出援助之手。

感恩過去,能遇上這樣的好因緣,給自己心靈成長的機會。

星期四, 7月 20, 2006

兩個為什麼 - 陳育民

【什麼樣的因素?讓你想參加初階幹部訓練營呢?】
【參加初階幹部訓練營後,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要如何承擔?】

其實自己也沒有想到會去參加「初階幹部訓練營」。

之前總是以為:「只要參與慈青的活動,對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但是看到學長、學姊奉獻自己的時間來替社團做事情,因此從他們的身上當中,體認自覺是否也可以來幫忙,替學長學姊分擔工作。

過了一年,有些慈青已經畢業了,也有些學長、學姊因為課業的關係,導致於不能時常參加社團的活動。

因此,也讓我思考到時間觀的問題;思考自己要利用餘時間,踴躍積極參與各種利益社會以及人群的服務工作,或者是提出自己的意見,使社團可以運作的更好,進而讓更多同學知道,慈青是在做什麼?

當然很多觀念,不單單只是口頭說說而已,更要身體力行,讓別人發覺:「原來慈青不是一個讓人有所疑惑的社團。」

所以參加「初階幹部訓練營」前,自己認真思考,是不是可以承擔責任?畢盡自己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人,而是一個擁有屬於自己的會員證,應該要勇敢承擔起一分責任與使命;所以透過行動,使自己的身分讓大家知道,表現出光明良善的一面才是最重要的!

參加完「初階幹部訓練營」不是結束,而是自己另一段嶄新的開始,要如何在營隊所學的專業與人文,應用再校園以及社團當中,就必須靠自己是不是願意更進一步的向上,讓自己所學盡情展現。

未來,當了學長,就要做好自己的行為規範,不要讓剛加入慈青的學弟、學妹們沒有學到該有的東西。

在「慈青社」有很多可以值得學習的模範,不只限制於「社團」的形式,而是更可以擴及到自己所沒有接觸的領域。

其實,在社團裡,大家有共同的信念;「把慈濟青年的特有精神與人文,透過言行,讓每一位同學知道,進而感染更多人,引薦更多青年認同慈濟、參與慈濟。」

坦白說,參加慈青的過程中,難免自己的選擇有所懷疑,所以,期許透過這次的幹部訓練營隊,激發自己要付出更多,使之付出的有意義、有價值、有認同感。

星期四, 7月 13, 2006

花蓮區社區營隊-育民

結束了「心靈成長營」,緊接著而來的是「社區營隊」。

起初,自己以為社區營隊是一個普通的營隊,到了目的地---慈濟技術學院,紮營時,才知道這將是一個不簡單的營隊。

選擇「生活組」,是一個磨練自己的機會,像一些生活中的事情都要自己親自去力行。

只是,對於毫無經驗的我來說,完全不知道要從何下手,直到出現了一個人,我們生活組的方向就變得清楚,那就是季霖學長;學長是「心靈成長營」的生活組組員,所以對於生活組的各項事宜是很了解的。

營隊期間,學長總是適時給我們一些輔導以及指正,我認為季霖學長是個很會打理事務的人,對於許多瑣碎事項,他都勇於承擔。

從他身上,我學習了不少做事情的態度與方法,雖然我們生活組的人不多,而且,許多夥伴都是第一次承擔生活組;雖然有時候,事項進度稍有延遲或延誤,但是,大家依舊認真的、默默的做好每件事,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學習平常所無法學到的東西,讓自己可以在從「做」的當下,體認到一些道理。

感恩生活媽媽給我們的貼心教導和幫忙,也感恩季霖學長的協助。

對了!還要感謝課務組的夥伴,尤其是昶弘,他總是會主動來幫忙打理事情,並且關心生活組的組員們;希望下次參加營隊,還可以學習更多,讓自己更進步!

花蓮區社區營隊-昶弘

接受完「心靈成長營」的洗禮後,又是另一場冒險的開端。

或許,因為疲累的關係,單純的以為,事情既然來了,就讓它透射我吧!果然,洗禮的威力,銳不可擋;事情多的不得了,偏偏我又是擔任音控...

表面上音控很輕鬆,事實上壓力還不小哩!除了坐在音控室陪學員吹冷氣外,還要東跑西跑,充當跑腿小弟;而且音控室的儀器根本是現學現賣,要100% Perfect 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營隊期間,我常常會路過生活小間,我看生活組的夥伴一直忙,忙得昏天暗地,生活組真的是個身體力行的「修行組」。

三天的營隊過去了,送走了一群活潑頑皮的小朋友,頓時空間增大了,大家變得很自由。

這一次的「反其道而行」,讓我體會到工作人員的辛苦,在辛苦的背後,比在「心靈成長營」有更多的體悟。

打從一開始,抱著「來做做看」的想法而來,做了之後,我發覺我得到的不一定是大家要給我的,反而是其他的東西。

雖然我有我自己的堅持,我自己深信的道理,不過既然來到一個信念不同的團體,我就要放下我執,即使是再深奧的哲理都要粉碎。

這麼做不是要把這個"自我"除掉,而是一種放下。時時把心裡的水倒空,時時走回心海的中心,聖圈的中央,這種歸零的態度,讓整個世界變寬變大,而不會越縮越小,當領悟到這種體認之後,就有一種箭矢變鮮花的感覺,原本是可以傷害人的利箭,轉眼間就變成芬芳滋潤人心的花朵。

多虧這次的活動,讓我重新上了"認識自己"這門既粗淺又深奧的課程,我不認為我的人格變得更好更精湛,倒是要從高處下來好好的體認自己,從象牙塔裡面走出來。

2006心靈成長營-育民

回想當初,加入慈青社是多麼奇妙的因緣...

參加過如此多的活動,讓我受益不淺,一直到參加「心靈成長營」,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什麼才是我們現代人要關心的。是娛樂嗎?政治嗎?都不是,是自己以前沒有去想過的問題!

這次參加的活動,很高興可以讓我改變,讓我的一些觀念可以重新修正。學長們的經驗分享,充滿人道的思想和詼諧的解釋;此外,還有許多令人感動萬分的,尤其是看到強強和母親之間的親情故事,讓人深深覺得世界上還有許多苦難人,是如此勇敢的撐過來,真是令人要敬佩。

因為「大愛的孩子」,讓我了解到母愛的偉大,和懷孕期間對小孩子的期待與盼望;從過去到現在,師姑從不放棄他的兒子,反而教導他生活中的所有的事,現在,看到強強可以做善事,不會有任何的嘲諷。

另外,從靜思堂走回精舍,沿途中想著一些事情,想著加入慈青的意義為何?

走路的時候,心中似乎有了解答,但自己不知如何用言語來表達所想到解答,心中就是有股說不出的感覺;走路的當下,心裡還一直想著要見上人...

當自己親眼看到上人時,才知道上人講話的輕聲細語和行為值得我們學習的。每天的生活禮儀,對於我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但我知道:「團體的美,來自個人的美」,因此期勉自己不要個人的不好,而影響到小組甚至是整個團隊的運作。

五天的營隊,我深深的認同「慈濟」,它是一個大家可以效法的團體,甚至是一個可以融入其中的團體;參加心靈成長營,才知道大家都是一樣的心,都是如此有智慧,期待成長茁壯,如同菩提種子一般。

星期五, 6月 30, 2006

心靈成長營

06/26~30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2006年第一梯「慈濟大專青年心靈成長營」,希望透過營隊活動,讓學員體驗慈濟人文精神,啟發自我的省思和覺察,進而確立自己的人生的方向和價值,達到心靈成長。
《女學員們學習縫製蝴蝶結髮夾。》
《相見歡,工作人員熱情地歡迎學員。》
《師父為工作人員別上慈青的徽章,象徵使命的承擔,期勉要以身作則。》
《在學員報到之前,工作人員整理被套,希望讓學員可以有個好眠。》

找到生命的價值

經常有人向我訴苦,說他們自己這一生好像是白活了!不但經常是在胡思亂想之中,體會不到活在當下的自在;更嚴重的是,心裡常有一種悶悶的、被蒙蔽的感覺,每天活得麻木不仁、行尸走肉一般,找不到生命真正的價值!

要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就要看我們怎麼使用生命;生命只要被使用,就會有價值。不過,價值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在創造生命的價值,發揮生命的意義之前,先要瞭解構成生命價值的要素,基本有三種現象:第一是思想現象,第二是語言現象,第三是身體的活動現象。佛教將這三種現象稱之為「三業」:身體活動的行為叫做「身」,語言的行為叫做「口」,思想的行為就是「意」。生命的價值是正、是負,就要看我們如何運作這三種現象,怎樣使用這「三意」。

所謂「負面」的生命價值,就是在品德、人格方面成長得不夠,對飲食、男女等生存的物質需求與欲望較強,這是屬於動物本性的、獸性的表現;一旦這部分的欲望比較強,精神層次就不容易提昇。

至於「正面」的生命價值是什麼呢?就是具備且發揮了作為一個人應有的行為,包括:倫理道德、人際相處間的互助與尊重、理性與思想。尤其是第三項,人之所以可貴,就因為人是理性的,會思考,有思想。

老虎吃人,牠只要覺得想吃,就隨時隨地想辦法去吃,並不需要有什麼想法,只要牠想吃,牠是不會去考慮人能不能吃?雞能不能吃?如果人類沒有思想,做出來的事、說出來的話就很容易和動物一樣。

所有的動物裡,只有人有思想,為什麼不好好運用這種優點,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呢?加強人之所以為人的部分,生命的正面價值就能夠呈現出來。

不妨靜下來看一看自己:「我的腦中所想的,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是有用的,還是沒有用的?是實際的,還是不切實際的?」只要經常反省,便會發現:平常我們腦中所動的念頭,沒有用的比有用的多,不道德的比道德的多,負面的比正面的多。

但是,有些人會把心思用在另一方面,結果變成了心機。例如:明明心裡很生氣,已經在罵人、恨人了,但是嘴巴上不說出來,連臉上表情和行為上也不表現出來;或是原本想講什麼,在頭腦裡過濾後,為了自己利益,反而說出相反的話,讓別人都誤以為他是好人、是君子、是可靠的人,其實他心裡面想什麼,沒有人知道。

如果思想是用在這個方面,那也不好。我們不是要在表面上做個好人,做個君子就夠了,最重要的還是要體察我們的內心,改變我們的內心,才能夠真正發現生命的意義,發揮生命的價值。

-----摘自找回自己找到生命的價值-----

慈青網頁

已經忘記「國立宜蘭大學慈青社網站」成立時間了,「慈青社」在學校是第一個正式成立社團網站的學生社團,也是經營時間最長,而且網站更新率最高的社團網站。

還記得網站的剛開始,是我們的資深學長陳志杰創設,吳宗翰學長接著又在cityfamily成立一個群組(現在這個群組網站仍在運作);這是宜大慈青社網的初期開始。不久,就在因緣聚會之下,從宗翰學長手中承接起網站管理的工作。這已經是三年前的回憶了!

現在回想起來,因緣實在不可思議,一路懞懞懂懂摸索,從完全不懂網頁設計到現在的網站規模。雖然整體網頁設計架構,說不上是精采豐富、豪華亮麗,不過,整體網站的氛圍,總是保持著最儉樸、最溫馨的氣氛,期待著讓每一位到訪的網友,都能在此沉靜、思考、感動、分享...

大家是否還記得2005年的秋天,慈青社網以嶄新的網頁型態,提供優質的網路線上服務,這是另一次的突破;我們首度以Blog的方式呈現。

這是相當不一樣的嘗試,當時,Blog在國內還不是相當盛行,在校園當中也不熱絡。然而,慈青社立定方向、勇於嘗試、突破以往;這是慈青社的第一次,也是在學校眾多社團當中的第一個!

回顧慈青Blog成立以來,已經有半年多的時光了,網頁瀏覽人數已經突破5000人次,網站文章篇數超過100篇,這是需要感恩的。

我們仍舊期盼透過引領知識潮流的Blog,傳播良善的資訊,也藉此分享參加慈濟青年的收穫與體認,透過彼此互相分享的同時,也帶動更多同學,從事利益社會的活動。

這是一個新開始,也是「心」開始,「慈濟青年社」永遠堅持做校園中的一股清流,堅定不移。

星期日, 6月 11, 2006

來自2070年的信

瀏覽簡報--> 來自2070的信

在端午節這天,我收到一封信,一封來自2070年的信,寄信的人應該是我們的兒孫,我不知道他如何寄來的,不知道你有沒有收到。

看完這封信之後心情很沉重,我可能沒辦法在未來驗證這封信的真實與否,但我很擔心這封信是真的。我相信他不是危言聳聽,雖然他說得讓人很無法置信,但就像老一輩的人對我們說他們生活的環境如何的美麗,如何的乾淨,而我們都只能憑空想像一般,然而這封信所說的過去就是我們的現在。

如果到2070年的那天,真實的世界不是如他所說,我想一定是這封來自未來的信發揮了作用,讓人們的作為有所改變,對賴以生存的地球和萬物更加友善,為未來的子孫保留著希望……

真希望這封信所說的未來不會成真,如果你來自未來,請你告訴我好嗎?

【以上資訊摘錄於"丸子部落格"】

星期一, 5月 22, 2006

本分事,盡心力


「三求」與「三不求」

與慈濟大學十六名僑生座談時,上人談起其人生理念、自我期許與修行之路。

「出家修行者的使命就是『救世』;『為佛教,為眾生』是我的責任。慈濟志業的起源,即出自這分愛的使命與責任。然,救世談何容易!但我認為這是本分事,就要負責任、盡心盡力去做,不能因為遭遇困難就退縮放棄。」

因此,上人每年都有不變的「三不求」與自我勉勵的「三求」──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力量增加。

上人說,人難免生病,健康不是求來的,是自我調理而得;要儘量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與飲食,使身體健康、精神敏睿。

「我每天清晨三點起床,禮佛後讀一些資料,五點是晨語時間,接著早齋,再來是看晨間新聞;志工早會後開始一連串的事務,整天忙碌。不論事情再多,在看過十點的『大愛夜間新聞』後一定就寢。」

「人間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何必去求如意?『求不得』是最苦的。只求提升自我的毅力、勇氣,使面對不如意事時,不會被打倒,而能突破重重關卡。」上人坦言,有心想做事,難免會遇到有理說不清之人或有口難言之時,唯有「寬一點、放一點」──寬心些、放下些,提起精神邁步向前走。

「有機會承擔責任,人生才有價值。所以我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天下事,一個人做不完,一定要邀大家一起來做,力量才會大。」

慈濟是台灣的愛心奇蹟,結合無數人的「心」、「願」與「力」,從一無所有發展到現在四大志業、八大腳印。「救世必先救心──能救自己的心,才能救別人的心。」上人叮嚀學子們守好學生本分,上進用功,照顧好自心,提升人生價值。

星期三, 5月 17, 2006

服務與學習

服務課》不只是掃地 修腳踏車也行

‧黃啟菱 2006/05/16
許多學校設計「必修但零學分」的服務課,大都是安排清掃工作。部分台大科系新創修腳踏車、當助理、整理檔案的另類服務課,學以致用又有趣,讓同學不再視上服務課為畏途。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黃啟菱/綜合報導】

看到課表中有服務課程,多數學生第一個念頭是:又要掃地了。但如果服務課讓你發揮所長、學以致用,會不會使你服務得比較舒服一點呢?

不少大學都有服務課,課程內容大概都是打掃學校或附近社區。這類「必修零學分」的設計,總讓同學毫無選擇餘地,只得乖乖配合。

例如長榮大學的「服務與學習」、中興、東海大學的「勞作教育」以及台大的「服務課」,常被大一新鮮人視為負擔。

東海大學會計系柯翠雯說,東海大一必修「勞作教育」,每天要花半小時打掃指定區域。如果「缺掃」太多次,還會被當掉。此外,在申請各式獎學金時,常有「勞作教育」成績要75分以上的門檻,可不能打馬虎。長榮大學企管系DADA回憶說,大一時每天七時就起床掃地,常常睡不飽就要去上課,相當辛苦。

但台大的服務課課程內容另類許多,近年來依各系專長發展出多種樣貌。

例如,機械系幫同學修腳踏車、牙醫系則去台大醫院當診間助理,整理診間的器械、幫忙整理X光檔案等等,這都比單純的打掃更有趣,相當受到同學好評,學生們也能學以致用。

台大昆蟲系吳佳彥說,系上的服務課可以選擇去動物園當義工,或者是去小學參與昆蟲教育。以他自己為例,就是由系上教授與龍安國小接洽,每週二晨間活動時,由他們設計昆蟲課程,如認識紅火蟻、蝴蝶的一生等等,以卡通方式呈現給小學生。

相較起掃地,吳佳彥說,「另類」服務課可以學到更多東西。例如,掌控小朋友的情緒與注意力、上台講課的技巧、如何深入淺出地表達等等。吳佳彥認為,服務課的用意就是要讓同學體會服務的精神,另類服務課雖然又累、又難,但體驗也更深刻。

另一位台大中文系林同學則是到圖書館協助古籍建檔。林同學說,打掃可讓人學習珍惜環境,也有其正面意義。但服務課如果能安排打掃以外的其他選擇,學生應該更樂意參與。

單純心 看世界

《禪說人生》 單純心 看世界 【2006-05-14/經濟日報/C8版/企管副刊】

釋證嚴

佛家有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以現代而言,就是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以智慧選擇人事物,肯定後不再起疑心,一門深入實踐,方能有所成就。

分享一則故事。有位盲者一早要去寺院禮拜,離家很遠,所以他提早出門,在天未亮就抵達寺院。寺院裡的僧人問:「清早就來,怎麼沒提燈?」

他說:「我看不見,提不提燈都一樣。」

僧人又問:「你難道不怕掉到水溝,或是發生意外?」他說:「雖然是第一次清早出門參加寺院的早課,但是平時就來過幾次,能熟悉道路的方向與狀況。」

這位盲者在寺院裡聽經、請教問題,不知覺已到黃昏,準備起身回家,對僧人說:「能不能借我一盞燈?」

僧人說:「提燈對你有用嗎?大清早都能來了,為何現在需要提燈?」

盲者說:「清早時刻,我相信路上沒有行人,不會被人擦撞到;現在夜色已近,路上行人多,提燈是怕別人看不到我,會撞到我。」這就是他相信自己,卻不敢肯定別人。

人生不也是如此?要相信自己又肯定別人,需要有很高的智慧。人與人之間總是互疑猜忌,因此心念混亂,明明眼前是一條康莊大道,卻自我障礙設限。

現代人有許多種疑心,一是「自疑」。有些人外在條件不如意,或是教育程度稍低,心生自卑,不敢與人合群;有時候別人無意看他一眼,或者正好在說話,就疑心他人輕視、議論自己。

對自己沒信心,內心就會「暗鈍」,以致自我封閉,無法開啟智慧;慢慢地心起煩惱,產生不正確的觀念,進而搬弄是非、顛倒道理,就會引發諸多的錯誤行為。

另一種是「疑師」,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師才能重道;既然用智慧選擇明師,就要尊重、敬愛。若是對師承的道理,或是為師的人格、教法,有所懷疑,如何習得真理,成就自我的慧命?

所以,要自我警惕,不要自疑也不要疑他,有了這念疑心,無法學習真正的內涵。古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無論遇到善知識或惡知識,都是現相教育,不要將人事當作是非;一旦是非生起,要當作磨練自我的教育。

智慧能分辨是非,肯定自己,如此的自信,自然能夠累積豐富的收穫。我們就是要學得以單純、清明的心看待萬象,親近善知識,展現光明、自在的人生。

星期二, 5月 16, 2006

過關;實心‧實做‧好人生

過關 【證嚴法師】

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一秒鐘過不了,生命就消失了。假如分秒不離造福人群的心,而能平安度過時日,生命就又「過了一關」。

行菩薩道要先深入了解眾生之苦,而後進一步思考以何方法救度。慈濟菩薩道的方針是「濟貧教富」,也就是啟發富有者的愛心去幫助貧窮人家;貧窮的人因而得救,富有者也因布施得到踏實與快樂。所以,慈濟濟貧教富,兼顧眾生物質及精神上的救度,以天下無災難為目標。

人生最寶貴者是生命,日子能在一天、一個月、一年中平安過去,當然是令人非常歡喜的事。許多人都說過年是「過年關」,其實我們應該抱著「過秒關」的心態,因為人生無常,生命一秒鐘過不了就消失了,所以秒秒過關、時時過關、日日過關。

過去大家能平安度過,這分福不是求來的,是自己造來的。假如分秒不離造福人群的心,平安度過時日,不只表示生命已經「過關」,也顯示這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證嚴法師新作「過關———實心‧實做‧好人生」,由「聯合文學‧靜思文化」聯合出版。)

星期一, 4月 24, 2006

分享愛 - 士豪

對「日行一善」大家定義不同,就是打個招呼也算上一樁!其實,要做的真心誠意,做的自己高興。

昨天季霖幫我帶路,說算一樁,但卻不是做的很高興,這樣便失去意義了。即使做了一件小事,是否你敢po出來,是否從中有得到什麼體悟,是否po出來的東西可以讓人溫暖。

「行善」是需要智慧的,我會選擇撿垃圾、玩慈青不來電,原來也沒什麼好說,雖然才持續一週,但這種事情,「持續」才是它動人的力量所在。

我對自己發願,不管在那裡,我都要持續的做;這個活動是要耕耘自己、培養習慣跟態度,但即使定義不同,大家每天都要做、都要po,不是因為定義太廣反而做不到。

每天看看他人po什麼,自己做了什麼,相信慢慢會有一種共同的標準。

別忘了『相互分享引善法』

士豪推薦文章:來慈濟為何要承擔幹部-黃思賢師兄在高雄的分享

感恩

堅持與感恩 - 兆安

最近老是有人問我:您還是沒畢業的慈青耶!為什麼要出來見習了?

回答時,讓我想起「完美的手」..

「因為堅持不斷,所以抉擇了方向;因為擁有夢想,所以抓著愛不放...」

很感恩這個週末假期,遇到那麼多資深的師伯,讓我從新定義「慈青的使命」,但是培訓之路,兆安不會輕易放棄的。

「因為擁有夢想,所以抓著出發心不變...」

感恩有「慈濟」,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我現在在哪裡?在忙碌中不知道什麼是快樂,不知道方向在哪裡;所以感恩有「慈濟」,讓我那麼的快樂、找回當初的快樂!

星期六, 4月 22, 2006

Discovery台灣人物誌

資料來源:Discovery探索頻道(播放需稍待10秒;感恩)


人間淨土的耕耘者 --證嚴法師

在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上人帶領之下,慈濟積極參與國際急難救援事務,將濟貧救難的工作擴大至全球各地。慈濟人的足跡已跨越五大洲,從嚴寒北極到酷暑熱帶,每當有災難發生,慈濟人總是不約而同的趕赴現場協助救援。
在物質與精神上,慈濟志工均給予各國受難者最適切的幫助與關懷。證嚴上人說 “苦難的背後,一定要有愛的力量!”- 慈濟志工將愛的力量散播到全球各地,在世界每個角落創造許多動人的事蹟。

證嚴上人的故事將在4/30晚間9點,於《台灣人物誌:證嚴法師》節目中完整呈現!

重播:5/1上午7點、下午2點;5/5上午11點;5/7上午9點;5/13晚上8點

星期四, 4月 20, 2006

人生三點...

簡單的幾句話,卻也孕育著很深的道理: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三點,就會開心一點!

郭台銘,最近在接受訪問時,記者突然問他覺不覺得自己是皇帝?

郭台銘說:「我不是皇帝,我是地瓜!年終晚會我都是扮地瓜或聖誕老公公,不會扮皇帝,很多報導把我說得太偉大了。父親是公務人員,他給我很好的身教,教我們安貧樂道,不該我們的就不該去拿,我們家從小到大都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沙發,最好的是藤椅,但我們不覺得自己貧窮。」

這位台灣首富說:「我一個月花不超過一萬元,現在有手機,我連手錶都沒戴,我都用人家晚會送的皮包、手錶,用都用不完,我的本性不喜歡去享受。」坐在老舊的藤椅上,卻覺得比別人坐在高級真皮沙發上還滿足,郭台銘真的是富翁。

星雲大師常說滿足與歡喜是真正的財富,富有不是用存摺的數字來衡量,而是健康、智慧、慈悲、感恩。有錢不滿足,是穿著錦衣的窮人;坐擁許多物質內心卻不歡喜,是精神赤貧者。

最近網路流行一句話:「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三點,就會開心一點哦!」簡單生活不是貧窮,開心就是富有。以前大家一窩蜂花大錢買昂貴營養品,現在發現最便宜的地瓜才營養,有錢人掀起一股吃地瓜的熱潮。所以,貴不代表有用,好東西常常藏在最便宜的地方,地瓜中藏著哲學。

東西的重要在內涵營養,不在價格,生命也是如此。

星期二, 4月 18, 2006

「日行一善」運動

我們每個人各自依個性、所長來每日做一件好事。像清閔會做網頁,他們就去接學校的CASE,將網頁做的舒爽富含慈濟人文;季霖喜愛與人互動,每天給一位學弟或身邊的人祝福;而士豪安靜又什麼都不會,就去「做」給人家看,每天去注意水電使用、撿垃圾啊。我們還是慈青、還是在做慈濟、在宣導慈濟!

其實,慈青並不一定要聚在一起辦活動、行集會,才是慈青,才能做慈濟。如果可以在自己領域專才發揮的話,這樣的慈青是質精而多元的。像我是研習生態的,我會找個原生種植物來替代「黃金葛」,當然,這需要一點時間去做這方面的探索,或許,未來也可能設計個小型生態池來送人,縱使有難度,卻並非不可行。而如果你能言善道,可以選擇「說」給人聽;擅於攝影,就用影像讓人感到美好;真善美不就是慈濟嗎?方法很多種,就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涓滴細流匯成大海」,但每滴水都不一樣,有的鹽分濃、有的氯肥多、有的礦物量高,這些水造就的海,不僅是大的、廣的,也才能是豐富的、有生命力的。慈青也該用這樣的方式,來造就我們的慈濟海。

今天在宜大,也許會有越來越多人看到或知道學校有慈濟人,也會有許多學弟、學妹對我們的關懷銘記在心。所謂「集眾人之力來做一件好事」,不是先「找」,而是先「做」,因為認同而跟隨,這樣找出來的人,也許才會是真正想出力的人,或許他不知道慈濟,但他的力量與付出,卻足以讓這世界變的更好,善的循環也才能在校園中開啟。

「日行一善」,雖然和最初「每天都做一件微不足道,卻動人的事情」有點差距,但卻可以用來培養創意和琢磨自己的能力。

期待這種行動可以讓更多慈青知道並實踐,不受時空與人為的限制,就是人數只有個位數,還是可以影響到很廣的面,每個人每天都做一些不一樣的,然後彼此互相交流、分享心情。縱使一時無法吸引新血,但這活動最主要的,還是在耕耘自己、培養習慣,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或許想的太美,卻是一條不難實行的路,也是回歸到最初的本質吧!只要你願意...《日行一善集巧思,落實校園勤耕耘,相互分享引善法,共造多元慈濟海》

星期一, 4月 17, 2006

兩本好書

《與地球共生息-100個疼惜地球的思考和行動》

天地萬物與我們是一體的,所以疼惜萬物,就如同疼惜自己。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愛護和呵護地球的一念心。----證嚴法師

今年是台灣最大宗教慈善團體慈濟創立40週年,在這個深具意義的日子裡,天下文化與靜思文化共同推出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一書,暢談對人、對物、對地球的身心靈環保大工程。

多年前,慈濟即以環保志工開始,無論貧富,人人都可以做環保回收工作,不但沈澱自己的心境,也淨化我們的環境,一絲一毫,都不浪費,同時建立起天地人良好循環的互動關係。如今,慈濟已經成為台灣的另類奇蹟,創辦人證嚴法師仍不忘初心,在政治經濟紛亂的世代,呼籲我們更應當靜下心來,反觀自省,使人心的善昇華而出,與地球共生共息,這才是人類永續慧命的最好良方。

李開復―― Google 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給未來菁英的深刻期許]


人人都在追尋成功,但卻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

到底什麼是成功?
成功究竟能帶給人們什麼樣的滿足和體驗?
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應當如何追尋成功?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經常令青年一代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

◎有的人見到社會上一夜暴富或一步登天的例子,就希望自己也能用速成的方式獲得地位和金錢。為了達到速成的目標,他們經常在「零和競爭」中傷害他人甚至危害社會。

◎有的人雖然考上了名牌大學,但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中學時代名列前茅的感覺。在大學校園裡,面對實力不俗的眾多優秀學子,他們惘然若失,甚至深感自卑,對自己的學業和前途喪失了信心。

◎有的人從小就處於被動狀態,讀書、選學校、選專業等等完全聽命於父母和老師。這些人不知道何為積極主動、何為自覺和自主,除了盲目的競爭、攀比以外,他們唯一可做的就只有虛度光陰了。

◎有的人考上大學之後,突然發現,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時間驟然增多,但不知道應該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控制自己。這些人常因為對自己要求不嚴或交友不慎,沉迷於網路遊戲等不良習慣之中,最終既荒廢了學業,又耽誤了前程。

◎有的大學生對專業學習興致索然,對校園生活也提不起興趣,他們明知自己不喜歡或不適合所學的專業,卻既沒有勇氣改變現實,也沒有胸懷接受現實。

◎有的大學生面對校園裡流行的各種思潮和價值觀,如經商、創業、出國、從政等等,感覺無所適從或者人云亦云、朝秦暮楚,完全喪失了自己的立場和主見。

◎有的大學生把自己封閉在校園的圍牆之內,他們不了解社會現實,對社會實踐和就業深感恐慌,或者在求職時眼高手低,屢屢碰壁後又對自己在校園裡虛度光陰的做法自責不已。


◎還有許多年輕人無法處理好正常的人際關係,當自己在學習、生活或感情方面遭受挫折的時候,就會由此消沉下去,甚至走向極端(殺害同學的馬加爵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抱憾終生。

每個青年都嚮往成功,每個學生都企盼成功。有時候,成功好像近在咫尺,有時候,成功又似乎遙不可及。幾年來與中國各地大學生的面對面交流、與無數年輕人的網上溝通,令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國的青年一代經常會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誤區無法自拔,他們迫切需要關於成功的指導和幫助,並希望學到真正有效、切實可行的成功法則。

我寫作本書的目的就是要為青年一代提供最真摯的幫助和最有效的指導。我願意和廣大青年讀者一道,探索成功的奧秘、尋找通向成功的道路。但在展示和講解具體的成功法則之前,需要先探討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話題:到底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星期四, 4月 06, 2006

聽慈濟,做慈濟


前陣子整理網頁時,誤刪了慈濟歌選播放器的語法,導致網站連續"安靜"好幾天。前天,趁著空檔時間,重新修復播放器;藉此也重新編排慈濟歌曲,選播幾首平常比較少聽到的慈濟歌。當然,如果您想點播慈濟歌,我們相當樂意唷!

其實,有時當我們仔細用心去聆聽慈濟歌,你會深深被歌曲的詞曲所感動,有別於一般流行歌曲,這是相當難得的。慈濟歌之所以被喜愛,其背後都是以真、善、美的架構創作出來,因此每首歌曲都是充滿幸福、希望、光明的...

除了「聽」慈濟,我們還可以透過雙手來「唱」慈濟歌喔!沒錯,雙手可以用來唱歌。慈濟手語歌是慈濟的特有文化,透過雙手以及肢體,用無聲的說法,表現出慈濟的人文精神,不僅可以感動別人,更可以使自己更加有氣質,是相當值得去學習的。

在現今大家追尋流行風潮中,慈濟的人文是一股安定的力量,我們期許透過歌曲,讓大家喜歡慈濟,認同慈濟,也更期盼大家一起來做慈濟唷!

星期二, 3月 21, 2006

課輔弱勢學童 慈青社員受歡迎

課輔弱勢學童 慈青社員受歡迎
【2006-03-18/聯合報/C2版/高雄縣新聞】

記者王紀青/鳳山報導

正修科技大學慈濟青年社的學員每周固定兩次到高雄市光武國小,陪伴並協助單親、外籍和低收入家庭學生複習課業;看到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功課有進步,是慈青社員最大的收穫,也深切感受到「助人為快樂之本」。

正修慈青社每周有近十名學員,由慈濟志工陳世璋帶領,到光武國小為弱勢學生進行課後輔導。陳世璋說,30名接受課後輔導的學童,「在慈青社大哥哥、大姊姊一年半來的陪伴、關懷下,這些孩子們愈來愈敞開心胸,學習狀況也漸入佳境。」


光武國小的老師表示,自從慈青社員到校協助這些學童後,小朋友們做功課時不再拖泥帶水,愛做不做,注意力比以前集中,課業也有進步。小朋友則每周都很期盼大哥哥、大姊姊的到來,可以談心、問功課。

目前就讀大二的慈青社社長林桂宏說,踏出校園做服務工作,不僅學到人際溝通、相處之道,最重要的是看到人們受到關懷而喜悅的眼神時,心中的那份快樂是難以形容的。

林桂宏還說,正修慈青社員課餘之暇除輔導小學生課業以外,每個學期一定會到偏遠地區的小學帶學童們進行團康活動、心靈環保教育;另外定期到老人養護中心等安養機構陪伴行動不便的長輩聊天。


慈濟新聞剪報收集與運用之參考資訊──《中時電子報》之智慧財產權主張

星期四, 3月 09, 2006

正面解讀,逆向思考

我們人生中所遇到的挫折,可以說是多到數不清。遇到瓶頸時,重要的不是計較挫折多少,而是應該正面思考所遇到的挫折。

挫折可以讓我們得到經驗,得到成長,讓我們能夠走出更正確的路。有的挫折能夠讓我們變得意志更堅強,減少未來跌倒的可能。

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不產生挫折,所以,重要的不是如何避免挫折,而是如何用正面思考解決問題,也就是說,看你怎樣去看待事情。

面臨各種挑戰,人生的態度最重要,要學會把眼光放遠、胸襟放大,這可以考驗出我們人生的智慧,也是為什麼工作對鍛鍊人的成長是如此的重要。

「正面解讀,逆向思考」是將一般觀念中認為好或不好的事,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好事不一定好,壞事不一定壞。

如果遇上不好的事,正面解讀,則可能化腐朽為神奇,轉負面為正面,因勢利導而化敵為友、化煩惱為菩提,就不會有煩惱了。

遇到逆境也要正面解讀,因為逆境是無常的。譬如被瞧不起、被歧視或遭受差別待遇,這些事情未必是壞事。因為受到這些挫折,正好藉機反省,並自我改善,反而是一種轉機。

星期五, 2月 24, 2006

考驗與挑戰是必然的

有一個人,他的家有一個美麗的花圃,常吸引蝴蝶、蜜蜂飛舞其中!

一天,當他整理花圃時,忽然發現有幾個蝴蝶的蛹;他蹲下身仔細端詳,發覺有一個蛹好像在動,於是心生好奇,便決定繼續觀察這個蛹是不是真的在動。

幾天後,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他就停下來觀察它;過了幾個小時他見到裡面的蝴蝶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看來很久也沒有一些進度,小蝴蝶好像盡了最大努力也沒有辦法出來;這個人於是決定幫它一把,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儘頭剪開;蝴蝶這樣就很容易出來。

但是這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它的身體肥腫,翅膀又細又弱。這人繼續觀察蝴蝶,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大,而它的身體會越來越小。

然而,這個人期待的現象並沒有發生。

小蝴蝶餘生,只是托著肥腫的身體和細弱的翅膀,在地上爬著走;它永遠也不會飛行。

這個善良的人不了解蝴蝶必需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蝴蝶才可以將身體裡的體液壓進它的翅膀裡,為的就是預備它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後來他才赫然驚覺:原來這隻翅膀小小、肚子大大、他自以為是「幸運」的蝴蝶,根本就不會飛,只會在地上爬!而且過沒多久,這隻蝴蝶便一命嗚呼了……。

故事的背後也啟示著我們:生命當中的掙扎過程是我們必需有的;如果老天允許我們順利地過一生,我們也許就此不會變得堅強,也不會成長。

星期四, 2月 02, 2006

蝴蝶


Returning To The Utopia

蝴蝶飛,飛呀飛,飛入我的心扉,帶我到遠方看世界
蝴蝶飛,飛呀飛,勇敢往前飛,讓美麗直到永遠...

在營隊曾經聽阿貴師伯講述國際賑災課程的夥伴,應該對這旋律不陌生,天真無邪的童聲,散發著對蝴蝶的情感,蝴蝶的身影、感動與感傷,都將其譜成了這首發自內心感動的音樂。音樂背後,希望能喚起大家愛護大自然的意識,更應該好好疼惜自己。

然而,每個人的內心,都曾有過這樣或那樣的夢想,有多少人,實現了那份兒時的美麗?

有多久,迷失於都市的忙碌?又有多久,不曾想起那兒時的快樂?

蝴蝶飛,飛呀飛,飛入我的心扉,帶我到遠方看世界
蝴蝶飛,飛呀飛,勇敢往前飛,讓美麗直到永遠...

星期二, 1月 31, 2006

證嚴法師的心地風光

「我常常跟大家說:不要忘掉我也是凡夫,我內心也會交戰、精神也會有疲倦、身體也會有勞累,但我只是感覺到,我有使命,要守之不動、要憶百千劫,而發願做到最後。我不為什麼,只是為苦難人,盡此一報身,就算是下輩子,也還是要回來,這個娑婆世界。」-證嚴上人

夥伴們,新年好:

今天的趁著新春難得空閒時間,整理網頁資料,也同時跟大家分享《證嚴法師的心地風光》紀錄片觀後心得,相信有很多夥伴也看過這部紀錄片,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後,有什麼感觸?
  
上面開頭的那段話,是最撼動我的,感人,真的感人,落淚...。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其實辭窮,誠摯盼望彼此能很仔細、很緩慢地去體會上人的話語、上人的流露、上人的悲心。
  
《證嚴法師的心地風光》其實是紀錄蕭菊貞導演來訪,與上人之間的對談。蕭菊貞導演,記得曾聽過一場她的演講,很風趣幽默,也是因為她才開始懂得欣賞紀錄片。
  
他跟上人之間的對談,沒有一般大人物的官調官調與沉重,我想,這跟她本身爽朗的個性應該有很大的關係。其中一段,蕭菊貞導演向上人問到:「上人雖然說願大力就大,但是佛教有所謂『魔考』,那不也是意謂著考驗會愈來愈多嗎?」
  
上人的回答是:我不要把它當作魔考,就算是魔,也是磨練的「磨」,那沒有什麼,反正這個甘願做,就要歡喜去接受。  
  
很抱歉,文字很難去還原每一個畫面。其實上人在講這段話的時候,是有點帶著自我解嘲的微笑,搖搖頭說著:「那沒有什麼的。」輕鬆的舉止,看出的是不凡的堅毅與承擔。
  
有時想想,「三十多年來,不停歇的努力,才有如今的慈濟,如果在當初,曾因種種的挫折與詆毀而放棄,或是安止於最初,停下前進了腳步,那今天的災難現場,就會出現完全不同的景象。」
  
三十年來,不停歇的努力,才有如今的慈濟,到今年2006不是三十年,而是四十年。近半個世紀的不懈與堅持,以及伴隨著組織日益龐大,所出現的詆毀聲浪,大陸賑災、國際賑災、一灘血事件、骨髓捐贈,太多太多了,不勝枚舉…。上人怎麼說?一樣是搖搖頭、一樣是笑笑著、一樣那句「甘願做、歡喜受」、一樣那句「做就對了!」。
  
「我所承擔的情與愛很大,這是大家給我的,弟子依靠我,難免就是有這份情。愛師父的、聽師父的,所以不管他們發生什麼事情,我還是會傷心,苦在弟子的,還是會痛在我的心裡。牽掛,都是牽掛,永遠的牽掛。出家,本來是辭親割愛,但偏偏我滾入了紅塵,哪一個跟我無情?我跟哪一個人不是有愛?」  
  
文字的轉述,畢竟有限,畫面的展現,或許能更加地淋漓盡致。希望大家至靜思書軒請購,慢慢用心體會、反覆思量。靜思文化每一項出版品所得,皆有一部份是贊助精舍常住師父,感恩您的護持!

星期一, 1月 09, 2006

社長的祝福

Dear All:
考試的加油,用心即專業 。沒事的好好生活,有人說:『浪費生命也是一種殺生哦!』

有事的善加處理,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祝福大家,多耕福田、廣結善緣 。新的一年,萬事皆圓!

福從做中來,慧自善解得。

星期日, 1月 08, 2006

兆安的心得分享

親愛的夥伴:

元月五日(週四),幾位師姑、師伯,與我們召開了三校聯合期末感恩會,分享各校幹部這一學期以來的承擔心情。
因為這學期,自己真的感覺到很挫敗,也許參加慈青不久,就承擔起了社團志工組組長;學長、學姊由於某些因素離開了社團!分享過程中,剛好背景音樂是印順導師傳的配樂,就在跟學長、學姊分享時,眼淚不禁流了下來…

上人總會有一天離開我們的時候。上人在去年的十月十九日對「慈濟人文志業體同仁」開示時,上人感慨的說:「我來不及了!我來不及了!」
看到上人如此慈悲的感慨,不禁讓人替上人感到悲痛;因此,自覺我們做的還不夠,無法多替上人承擔更多…

還記得嗎?當初在營隊所立下的誓言!還記得嗎?我們在上人面前所發的願!我們是否都還記得嗎…

在承擔幹部時,困難一定有!但是,想起上人說的每一句話,就是我最大的動力來源!

回顧這一學期,擔任幹部過程中,的確經歷了各方面的挑戰、考驗,當然也有灰心的時候。其實,這就是承擔責任和使命的過程,難免感到辛苦、無力;要人沒人,要資源沒資源的窘境。

這就是過程,因為唯有禁的起這樣的磨練考驗,才自覺人生是路豐富且踏實感!就如上人在十月十九日開示中提到:「這種的結果就是因為有過程,這樣的過程,第一、就是要起步方向正確,第二、就是前進方向無差錯,這就是過程,因為這就是清泉,不管他流到哪裡,對人類不能缺少的。」
所以每一步都要走的踏實、準確,而且要常常自覺跟靜思,有時候不只是光聽外界的聲音,還要用心傾聽自己的聲音;所以,要虔誠立願和感恩。

這一路我不後悔,因為方向對了,勇敢往前直衝,即使再艱辛困難,還是做就對了!當我們遇到困頓時,請用心想想上人…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為了一點小事情,鬧的不開心,因此拉不下臉,而失去一個很好的夥伴。但是我們這一生中,又可以找到幾個知心的夥伴。所以,親愛的夥伴們,請珍惜我們的緣分和彼此的夢想,珍惜著每一分每一秒,不要等到後悔才想到:「如果,如果當初、如果重來、如果不要、如果可以…」。
因為這都只是藉口,替自己找台階而已。其實,如果可以「思考和反省」,我想,這會比「如果」來的好吧!每天晚上睡覺前,想一想自己做了什麼,有對人感到抱歉的地方嗎?受到別人的幫助有感恩嗎?

不要太計較、比較,珍惜現在擁有的物資、資源,其實可以運用的很好的,不是嗎?我想做事情,不要感到很後悔;有時候,我們也會犯錯,所以更要大方,別因為他做錯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對他有偏見吧?這也是常常會犯的錯誤;有時候,若將心比心來思考,去了解他的立場,可以給他一些意見,甚至給他一個肩膀,別讓他孤單了;給他一個窩、給他一個避風港…

在靜思語中,有一句說:「施比受更有福,做個手心向下的人。」總有一天,您可以了解我說的。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您應該了解什麼叫做「過秒關!」

我們宜蘭慈青未來會更好!未來的志工活動方向目標,是上人的三願來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紛爭)。」
快身為一個學長的我,下學期的目標是傳承「志工」的精神;用心籌備活動,並且跟師姑、師伯互動。扮演好學長的角色,用心陪伴;這就是期許與展望。

你我都不孤獨,因為有你、有我,社會會更美好、更祥和!

黃兆安 感恩合十

星期六, 1月 07, 2006

我懂你心 - 獻給學弟、學妹

親愛的家人們:

天氣又變冷了,未來的幾天將持續這樣寒冷的天氣,請您保暖及保重了;同時,也不忘記多多關懷身邊的夥伴,彼此互相噓寒問暖喔!

前天的期末茶會,看到各位學弟、學妹暫時放下手邊的課業,積極用心籌備茶會,看在學長、學姊的眼裡,有著無限感恩與感動,好感恩有你們這群幹部用心的經營帶動慈青社,我們相信過去這段時間以來,你們應該也經歷不少考驗與挑戰吧?

那天期末茶會結束後,特別請大家留下來,還有師姑、師伯一起回顧過去以來的點點滴滴;過程中,看到幾位幹部分享心情時,說到辛苦與困難處時,都不禁感動到淚流,看得我們都替你們感到好不捨、好心疼。

其實,我們相信;因為有深切體會,才會深刻感動。看見每位夥伴,遇到辛苦不畏苦,反而更堅強勇敢的撐下去,真的很不簡單!我們更相信,當你們走過那一段,無形當中,心靈成長了,也更加豐富且踏實呢!

為此,我們特別剪輯的一段影片,獻給每一位學弟、學妹;希望透過這段影片,讓你們在未來的日子裡,更加勇敢、堅強!我們誠心祝福各位;感恩。

資料來源:宜蘭大學慈濟青年社(播放需稍待10秒;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