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27, 2005

回歸原點

這學期的大家,學弟、學妹是沒被真正關心到,而抓出來的幹部們,有的著手於自己的課業、專題、計畫;和我同輩的,則處於徬徨徘徊中、或欲思變,但並非致力在社務的推動與改變,而是尋求著外在的因緣;幾個持續較久的,都感到累了,也感到來不及了;而我呢?想試著坦然…

看了上人 25日的開示,言即常常在說感恩,真的很感恩。早前上人也提到,清早醒來第一件事:第一便是感恩,第二則是立願。

我還沒做到,真的,上人說了這麼多次,但我還沒做到,我們都還沒做到。會怨、會恨、會嘆氣,因為他人的不精進、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不夠有心、不夠持續,但在抱怨中,除了一直對大家增加期許與叱責、怪罪外,我做了什麼?除了讓清談之風籠罩著自己,除了讓案桌的輻射毒害著自己,我還做了什麼?

沒有,我什麼都沒做。

所以呢?是否該感恩?是否該慚愧?

的確,我很慚愧,看到海外慈濟人堅持著付出,並能做的那樣好且充滿法喜;知道海外慈濟招生的不易,並且流失的嚴重,對於能堅持並努力的海外慈青,真的覺得很不容易、很難得。

「佛法難聞今以聞、佛身難得今以得,為何不努力?為何不精進?」來自海外的動人力量,是啊!為何不努力?為何不精進?(給我一個「不」的理由)尤其是處在發祥地的我們。

感恩嗎?我很少說感恩的?我們都鮮少彼此互道感恩,當說的時候純粹是禮儀式的招呼。有「真的」感恩到的經驗嗎?夥伴們辦活動,會不滿於大家準備的動作太慢、會不滿於內容的不夠營養、會不滿於落實的成效不彰、會不滿於夥伴沒有來參與會議、會不滿於夥伴沒有將擔子切實的扛起 … 。

也許求好心切、也許面臨生死一搏,但導致「在看一個杯子的時後,專注的是它的缺口。」難不成這杯子已殘破到皆是缺口嗎?我想不會是這個樣子吧!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腳走好路」,其實,連最簡單不過的言語,都已離它如此遙遠。

我真正做了什麼?我要求夥伴們的事務,我自己有先做個模範出來嗎?沒有,也許,連自己都在搜尋呈現的方式。我要求夥伴們關心新成員,但我自己又有真正關心到他們嗎?似乎也沒有,我沒有真正到達他們的心。這些是我,必須突破的地方吧!

該放手讓他們去了嗎?該順著時機讓他們回來嗎?

想藉事訓練他們那樣久,而沒能讓大家法喜充滿,成了摧殘,不如讓其隨緣。

為社團付出了一陣,也是盡了心力,想回來玩玩,當仁不讓。

那自己怎麼辦?

只想到自己,就像未做事前先想到會有什麼困難一樣,只會障礙自己,「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所以,「做就對了」。

要怎麼做?期待自己能做個典範,上人常住師父的難能可貴,便在自己的身教中,此次 25日晚間昕師父帶領海外慈青開大會,在需要桌椅時,昕師父自己主動張羅起來,縱使昕師父已經很累了,不久前才看到師父坐在黑暗的舊書軒椅子上休息,但不打擾警衛和近處的慈青,自己就先做。教自心亦教他人,「少說話,多做事」。

不曉得,你們有什麼想法?感覺不好,我覺得最實際容易的,還是回歸自身吧!會發現,其實自己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宜大士豪 懺悔合十

星期四, 12月 22, 2005

青春是福

[證嚴上人開示]

青春就是福,千萬不要留白,要慎選人生方向,在人群中發揮年輕人那分美麗的光輝,同時對世間具有貢獻,選擇對了,就要立志、立願去行動。

我常談及「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大家要把握時間,因為年輕不再來;時間是最公平的,每個人都一樣,過去了就無法回頭,只能往前走。

對於空間,也要好好地珍惜愛護。台灣這片土地,要變成什麼樣的社會,端視社會人群的表現;想要在國際間獲得肯定與認同,也要看人們如何把握時間,利用空間,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品質。所以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在生活中不能有距離,更不能分離。

猶記十多年前,一對夫婦為了子女而移民加拿大。在去國前,我告訴他:「到了外國,要記得腳踏別人的地,頭頂別人的天,生活所需都是利用別人的資源,所以要『取諸當地,用諸當地』,先去愛人,才能得人的愛;將大愛種子帶到僑居地去耕耘、播種,希望在當地開出愛的花果。」

今年初他們回來時,兒子已經是又高又壯的年輕人,我得抬頭看他。我說:「你長這麼大了喔!」不禁感嘆歲月如梭。

當年他才五歲,一次和父母親來花蓮,剛好那時候我身體不好,有位護士來幫我打針。他一看到我,就跑到我身邊靠著,說:「師公,我出一個謎題給您猜。」

我說:「好呀,要猜什麼?」他很認真地問我:「超人和蝙蝠俠,哪裡不一樣?」大家聽了都忍不住笑了,真是童言童語。我就回答他:「我又沒有見過,怎麼知道?」

他就說:「將紅內褲穿在外面的就是超人,……。」這時候他看到護士好不容易找到我的血管,打了針,他話還沒說完,就高興地喊著:「成功了!師公,針已經打進去了。」

原來他是怕我打針會痛,特地出個謎題讓我分散注意力,真聰明!難得的是他才五歲,就有這分疼惜人的愛心。

去年底發生南亞大海嘯,我們呼籲把愛送進南亞,募心募款幫助南亞災民。他得知後,就向他媽媽發願要去勸募;勸募的方式,是向金氏世界紀錄挑戰。

他先向超市的老闆們勸募春捲皮,還有蔬果食材,再號召同學一起行動,花了一個多小時,做出一百多公尺長的春捲。果然打破金氏世界紀錄,此舉也感動同學、老師紛紛捐輸,他的教授更承諾同額捐出所募得的款項。

愛已深植他的心中,一個行動,不但啟發了大家的善心,凝聚各方愛的力量,也為南亞災民募得捐款與希望。

時時刻刻要將愛放在心裡,不要空過時間;在空間中,要得到人人的疼惜與敬愛,必須自己先去付出,這就是人與人之間良性的互動,也是年輕人需要學習的課題。

星期三, 12月 14, 2005

靜思晨語-日日感恩發好願

每一天我若是眼睛睜開,就是一個念頭:「感恩啊」,後面又另一個念頭,「發願」:走好今天開始應該走的路,我們要做到人人走入慈濟來,人人無後悔,這就是身心行動要很謹慎。

因為我們在靜態平安中,可知道外面有多少人在為苦難人付出,在全球中,日不落的世界就是慈濟世界,因為全球有時差,當我們休息時,是他們動作的時候,說不定我們一天動作之後,我們開始休息,他們還無法休息,這就是我們要時時說感恩的事情。

何況每天早上,天未亮,我們有這麼寧靜的環境好修行,有這麼平安的時間好讓我們聽法,我們能沒有感恩心嗎?是,感恩的心就是道心。所以我們在十回向行中,第二就是「正顯中道」。

我們學佛就是走在一條大路上,這條大路直,大道路直故,這句話常對大說,《無量義經》經文中,一直提醒我們:我們行菩薩道,是走這條大直道中,一點都不能偏差,不能偏差,所以這叫做中道。因為世間有很多陷阱,這些陷阱就是在事相和我們的心相,外面的事叫做塵,過去我們也說六根、六塵、六識,這三樣合起來會引誘我們走入迷途。

所以這裡還是在提醒我們,我們的道路不能偏差,因為外面的境界就是生滅不定,所以也是常常說「無常苦空」。有的人聽法,就認為:「是啊,人間都是無常的,一切都是假合的,既然假合、既然無常、既然幻化,我還要認真什麼?」就這樣放它鬆散掉。

也有一些人,今朝有酒今朝醉,還會想到明天嗎?沒有明天。這個沒有明天,對我們修行者是無常的警惕,生命無常在呼吸間,我們要殷勤精進,那就對了。我們要殷勤精進,而且要常常警惕我們的心,舉手動作無不是業,是善業?是惡業?你做對的事就是善業,善業就是結好緣、造福業,這也舉手動作中所做的。也是從內心發一念心,方向正確,這就是結好緣、做好事,是在一條菩薩康莊的道路。

要是較偏激的人的想法:「哪有明天,不必為明天想太多,今天為什麼要那麼辛苦?不必做。」看有多少人遊手好閒、日日懵懵懂懂過日子。更偏激的人:「什麼都是假的,我何必去做好事?作惡哪有什麼可畏的地方。」盡我所欲,這個世間的惡人就會很多了,世間的次序就亂了。所以這種無常、空、假,這個名詞如果用在不妥當的地方,差毫釐失千里,就起惡念造惡業,就亂了人間、亂了人倫、亂了德。

所以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我們要好好知道如何正,正,事事要現出中道,意思就是,我們的思想要正確,我們學法要學得真正有所付出,我們要覺無為而行有為道。

我們這兩天不是說過,一直向大家提醒。無為就是清淨的本性,我們要知道,這念清淨的本性是如來真如的法性,我們超俗,能夠超凡,非常乾淨的心,所以以出世的精神,要去做入世的志業,所以我們一定要入群處眾。所以我們若能入群處眾,但是我們要覺悟,人人有與佛同等清淨無染的本性,就不要讓人群中的事事物物再污染我們的心,所以我們要用清淨心立在人群中,為人群而付出。

世間苦難偏多,所以我們要入眾救濟眾生,所以我們不能執斷,不能執空。斷就是,什麼東西都沒有了,作惡沒有什麼報應。這個斷,不可以,我們要知道因果觀念,這一定是有的,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因緣果報是生生世世不斷的,但是若有一點偏差,就斷見,就什麼都沒了,所以他就不畏因果。

我們行於中道,能夠知道無常、不必執著,所以世間什麼樣的物資,什麼較寶貴的物品,只有使用權而已,沒有所有權。世間沒什麼永恆是我們所擁有的,所以常常在說:富難過三代,貧不一定過下一代,下一代他們也有富有發達的時候,富不一定下一代又下一代同樣那麼富有下去。

所以常常說,積善之家有餘慶,為子孫留福德,不要為子孫留財產。這就是古人,也是佛陀教育我們的,我們要去用,有的物品我們要用在有益人群的地方,這就是教導我們要知因果,要惜因緣,要造福德,就是在這裡,所以我們要是一點偏差,我們就亂了,差毫釐失千里。

所以這段文字中說:正顯中道,就是正確,我們要走得正,才能在我們教法中顯出因緣果報,能夠現出凡夫與佛的境界,這條道路就是菩薩道,就是中道。我們應該要有這種十分顯然,帶人走入中道。

所以下面說「歸趣本覺,回入法身」,我們要走在這條中道,才能歸趣本覺。昨天、前天不是說過了,菩薩道就像一個運動場,你從起點,人人、眾生有與如來同等清淨的本性,只是一念無明,所以成了三細六粗。三細六粗大家應該還記得,內心的無明非常微細,就是起於貪、瞋、癡,你看不到、摸不到,但是世間多少事情現形出來,就是從那麼微細的煩惱。就是因為那麼多微細的煩惱,所以我們才有六根、六塵、六識,這個六識感我們的六根,去分別外面的六塵。

這就是起點還是清淨,只是一念無明,所以開始跑了,但是跑得偏差就脫離跑道了。但是我們再回歸本性,開始要回到這裡,我們要一生一世不斷接棒,一站一站一直隨著跑道回到本位,就是這個跑道,就是菩薩道。修行的過程依照佛陀指示我們的路走過來,回到本覺,就是清淨無染寂光土的地方。

「回入法身」,我們法身是清淨無染的,我們的法身好像清水一樣,放在圓的東西,這個水在圓的器具裡面,你去看,水是圓的,還是清的;你用長的東西去裝,水是長的也是清的,無論是什麼形,這個清水,不論是就方、就圓,放在水裡,放在什麼樣的器具、形態,都是一樣。這就是表示,我們人人有與佛一樣的清淨本覺的智慧,入群中,入群眾之中,隨群眾的形態,我們還是不壞;處群入眾,去為人間付出,人間的苦難我們要去付出,在什麼苦難中都不染著我們的心。

所以慈濟人看到大家做得,用世間的名詞說是辛苦,但是慈濟人很甘願,是幸福、是美滿,轉苦為福,沒有苦有福,他去做,做得對,很甘願,所以不壞。不會說:「我做得這麼累,我到底是為什麼做?」去計較「我是幫助你的,我是協助你的,你怎麼沒來感恩我?」沒有,沒去想這些,也不計較這些,所以不計較他就沒煩惱了,也不分這個工作有什麼地位,也沒有,大家甘願做,歡喜就好,能夠幫助人,人若得救就好。

像我們的志工在醫院,為病人去付出,付出,看到病人笑了,志工歡喜了,他雖然和病人那麼接近,他抱著這分大悲心、不忍心、佛心去幫助他。他不受病人的病而感染他身體的病痛,不會,就只是這分悲心起,去幫助他,幫助他能舒服點,心開意解,這樣笑了,病人歡喜了,幫助的人法喜;歡喜的人謝謝你,法喜的人覺得我用這個方法能幫助那個人脫離心情的苦境,這就是不壞,不壞我們的道心。

星期五, 12月 09, 2005

「知」道,還要「行」道

「心」是起跑點

清晨五點,在天際群星注視下,花蓮慈院十九周年院慶以路跑揭開序幕。慈濟志業體同仁、志工與民眾,奮力跑向目的地──靜思精舍。六點不到,路跑者一一抵達終點,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獲長青組第三名,可見平日「操練」有成。

「人生在世、時間有限,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原地踏步,甚至停下腳步。要提起精神、加快腳步,走得愈快、走得愈遠,所看到的人生風景會更多、更遼闊。」上人勉眾日日如今日奮力賽跑般精進,除了要和時間、空間,以及人與人之間賽跑外,更要「和自己賽跑」。

上人言,大家從天未亮就在醫院集合、起跑,浩蕩長的隊伍,從市區跑進鄉間小路,眼見田園、山林景致,耳聽蟲鳴鳥叫,待回到了精舍,不知不覺中,太陽便已高掛天際。「雖然跑步會喘、會累,但晨風徐徐,天將亮未亮的寧靜境界,使人心曠神怡;相信在那一刻,感受到超脫的境界,心靈一定很歡喜自在。」

「人總是在不知不覺、迷迷糊糊中開始一天的路程;許多人錯失與時間賽跑的良機,於混沌睡夢中度日。」上人教示,要從凡夫地到佛的境界,一定要精進不懈;若消極怠惰,任時間空過,永遠都到不了目的地。

很多參賽者雖上了年紀,但不認老,勇往直前地一一越過他人。上人說:「與人賽跑,一步也不能停下來,如果慢下來或停下腳步看別人跑,別人進步了,自己則遠遠被拋在後頭,永遠沒有進步。」

「慈濟人與時間賽跑,不空過一分一秒;步步踏實,在需要的角落留下愛的印記;為善競爭,匯聚眾人的善念和力量。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跟自己賽跑──時時刻刻自我反省、自我勉勵、自我超越。」

「凡事能『知』還要能『行』,才是真正的『知道』。行道的過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親身體驗,才能真正領受蟲鳴鳥叫、花草芬芳的旖旎風光,和輕安自在的心靈感受。」
上人以路跑啟示大眾,分秒累積,才能成就長時間;從心開始,與自己賽跑。時時日日道心安住,無論境界如何,皆能感受清涼。


「愛」是終點站

參加完清晨的路跑,醫療志業體同仁們繼續「與自己賽跑」,進行慈誠委員培訓課程。

許宏達醫師分享過去在南非行醫時,參與慈濟發放、義診活動,重燃醫者的使命感;林喬祥醫師觀察到許多同仁走出「看病」專業,進入「醫人」的大愛情懷,期許自己要多加油;曾至海嘯災區斯里蘭卡義診的吳坤佶醫師以參與國際賑災為榮,鼓勵大家不要錯失救人的機會……

上人開示道:「大家實在很有福!在當下的這個時間,擁有舒適亮麗的空間,人與人之間和樂相融,周圍都是好人、菩薩。所以要知福,更要感恩!」

「除了感恩別人,也要感恩自己──感恩我們的心沒有被污染,行為高尚端正,擁有正確的人生志願。」

上人舉例,常欣賞到醫療志業體同仁表演手語,舞台上優雅的肢體動作、柔和莊嚴的形象,在在傳達出慈濟人文的真、善、美;同樣的,在人生舞台上,扮演好大醫王、白衣大士角色,盡力發揮良能,充分展現出大愛無私的醫療人文。

「慈濟在歲月的累積中不斷成長,這是眾人與時間賽跑得來,也是與空間賽跑而來的,更是在人與人之間賽跑、啟發這麼多人發揮愛心所成就的。」上人強調:「因此,我們更要與自己賽跑,把角色扮演好,時時精進,為人群付出愛。」

發揮生命良能


旅居加拿大多倫多的黃一哲與來自美國鳳凰城波多黎各裔的善安覺、善柔娜夫婦都是海外慈濟人。黃一哲與善柔娜二人曾經度過生死關頭,但面對病痛,他們選擇坦然以對,並把握有限的時光,發揮生命的無限價值。

圖:走過生死交關,體悟生命無常,發揮生命良能的黃一哲。

詳盡報導--> 見證真情與慈悲 體悟生命無常 海外慈濟人把握分秒行善助人

做慈濟,煩惱都不見了!


「感恩上人帶我走這條路。」已授證榮董的邱秀敏,即將授證為委員。「能穿上旗袍,是件不容易的事。」穿上柔和忍辱衣的她,期許自己做更多事:「做,就能幫助人,我為什麼不做呢!」因天天忙慈濟,天天都快樂,邱秀敏說:「做慈濟,煩惱都不見了!」過去生的劇本,奠定她今生的福報;今生,她仍繼續努力揮灑彩筆,為來生增添精采,並囤積永恆慧命的資糧。

圖:菲律賓航空董事長夫人邱秀敏師姊(中)說:「做慈濟,煩惱都不見了!」

詳盡報導--> 為永恆慧命增添精采 菲律賓航空董事長夫人邱秀敏 「做慈濟,煩惱都不見了!」

星期四, 12月 08, 2005

審思生命

【證嚴上人】

現在的年輕人不善調適心緒,大好人生往往自我毀滅。不懂得管理自我生命,一念之差,毫釐的偏向,最後就會錯得很離譜。

生命可以重如泰山,也可以輕如鴻毛,端視自己如何讓生命發光,利益人群。不懂得管理生命的人,大部分都是不知恩,不懂得父母的辛勞,也不顧忌傷害父母的心,更不知養育之恩昊天罔極。

看到有人為了愛情毀掉自己,同時毀掉別人,這真是愛嗎?其實是缺愛,而且是畸形之愛、不軌的貪念之愛,不顧一切,傷害別人也斷送自己,擾亂了社會,也傷害父母的心。這種不顧家庭、社會,自私地踐踏生命,真是令人擔心。

當然也可以看到亮麗的生命。有一則很感人的真實人生。北加州的慈濟人醫會,有位宋醫師,他有一個美滿的家,夫妻恩愛,母慈子孝,彼此愛惜,真正把握愛的真諦。

宋醫師的母親氣質高雅,為人謙和,但80多歲高齡,患有輕微的失憶症,平時宋太太為了讓宋醫師能專心從醫,就全天候照顧婆婆生活起居,不讓先生有後顧之憂。

宋醫師很體貼太太,每逢周末假日就由他照顧母親,讓太太回娘家探望老母。有時候宋醫師假日參加義診,都會看到母親與他同行。宋老太太會坐在候診處,親切地招呼來就診的每個人。

宋醫師每看完一位病人,就會抬頭看母親,微笑招呼。倘若不見兒子,宋老太太會到處找,彷彿失落的孩子在找媽媽;每個看過宋醫師母子相處的人,都由衷地尊敬這位醫師。

這樣彼此體貼、互相有愛的家庭,真美,為人子媳能孝養父母,敬愛長者,為社會付出己能,就是給下一代最好的榜樣。

孝親倫理,並不是什麼做人的大道理,而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只是現在的年輕人不但不感恩父母,更別提反哺報恩。父母只好降低標準,只要他乖就好,會不會孝養都沒關係,只要不讓人操心就好了。

現在的父母不敢要求孩子孝順,然而孩子能自求平安嗎?

我常說,自愛就是報恩。現在的年輕人令人擔心的,都是起於那一點心的方向,假使人人都把那一點點的迷思導正為「慎思」,一定社會祥和,家庭幸福,每個人都有亮麗人生。

生命要慎思,戒慎正思維,朝向正確的方向,做就對了。秒秒踏實做,就能時時有所獲。

尋找生命的方向與價值

【疑惑--對於現實環境充滿困惑的學生】

當無法忍受外界公眾與自己內心的道德困惑和越來越大的精神壓力時!What will you do ?

當生活的痛苦遠遠超過了歡樂的程度時,有人選擇自殺,或者視而不見,變的如此地理所當然。難道,真的沒有解決的辦法嗎?

可是總覺得會變的如此當然,好像都是自己默許的結果,世界真的要如此的悲觀嗎?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啊?


【觀點--從事大眾傳播教學工作的老師】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這個看似簡單、陳腐的問題,卻是人們永恆的人生課題!唯有不斷的提醒自己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在哪裡,我們才不會迷失方向!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絕不是奇怪的問題,而是嚴肅無比的問題!是至關緊要的問題!能問這樣的問題,就表示你已經開始轉大人了!

同樣一個歡樂的宴會,有人要準備好幾年才能拿到入場券,有人卻認為是「朱門酒肉臭」。癥結是,你的觀點在哪裡?一切事情的意義都從你的「觀點」位置出發!我應該常提醒過你們:這個世界沒有真實,只有觀點。是觀點就是「位置」的問題啊!

當你心中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這個問題,逐漸明朗、清晰時,就表示你已經建立起你的觀點了,就表示你對世界有你自己的看法了!有了自己的明確的世界觀,你就不會沈溺於膚淺且無價值的人事物,也不會跟著人唱朱門酒肉臭了。

至於思考「道德倫理、人心淪喪、社會公義」之類的問題的時候,不要忘了,在整個龐大的資訊爆炸、訊息消費機制底下,你是否擁有既能微觀且能宏觀看待事物的能力,就決定了你在整個訊息消費的體制底下,扮演的是被消費?還是消費?甚至是不屑消費的角色了!

星期三, 12月 07, 2005

請放在心上

各位夥伴:

處地雖不遠,已難得見到大家嚕!天氣越來越有年味啦!大家在歡欣之餘,別忘多動動腦袋喔!別吝嗇去想想、去了解,同樣時間,不同地域的人與事…

過了一陣社團清靜日,相信大家都能認真的爲自己的大學生活加分吧!「人生最寶貴的不是擁有財富,而是善用時間」;善用你的時間,也要懂得善用他人的時間喔!

每位踏入「慈濟」的人,都要有一份責任,用自己的力量扛起,扛起之後的五味,才足以證明你在這裡存在過,只要你能堅持。

王永在曾說:「唯有把責任義務盡了,成果就是你的權利」;成果就是你的收穫,但過程,是否重要?我想,不管在哪個領域、團體都是一樣,不同的是,內蘊的深厚吧!

又到社課日子,每次都用期待的心情面對開獎,不過希望這次能全開嚕!區要回收迎新工作人員和學員心得紙本,請大家配合;還要一張「全家福」喔!

【社長--黃士豪】

星期二, 12月 06, 2005

甘願又有承擔

【甘願做?歡喜做?】

「看到孩子們都回來了,真的很歡喜!尤其看到一顆顆新芽都將茁壯成為大樹,很快可以結實纍纍,令人充滿希望!」

「慈青進階幹部訓練營」中,上人感於慈青學長紛紛投入慈濟委員行列,流露欣慰之情;鼓勵眾人於所選擇的道路上散發光與熱,結合年輕人的熱情與慈濟精神,引領同儕走向光明人生。

就讀師院的倪同學分享,加入慈青一路行來,挫折難免,但上人、學長姊、輔導師姑師伯的力量,再將她「愛」進來;感恩有這麼多人在前方牽引,故發願未來也會牽著學弟妹的手,於慈濟菩薩道上再精進。

高雄志工溫玉香陪伴慈青十二年了,曾為供應五十位慈青用餐,家裏添購兩個電子鍋;兩位女兒原本抱怨慈青「搶走」了媽媽,然而看著媽媽一路走來,她們長大後不但成了慈青,大女兒畢業後更投入志業體工作。

聽聞大家在慈濟有所體悟、成長,令上人放心;也期勉慈青調和自我聲色。「與人溝通,若態度不佳,小事情可能引起大問題。所以要隨時注意聲色是否柔和,切莫讓人難堪。」

上人教勉,凡事要「甘願做,歡喜受」;莫以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逞一時之快,後悔莫及,那時就要擔負沉重的心靈懲罰。不計辛苦,心甘情願承擔責任,雖然身體會累,但是心靈很歡喜;反之若是隨心所欲『歡喜做』,後果就難堪了。我們應該甘願又有承擔,為人類、為社會盡一分心力,心靈就能擁有無比『幸福』!」


【對正方向,勇往直前 】

光陰匆逝,四十年前成立克難慈濟功德會時,上人二十九歲,如今已近「古稀」之年;跟隨上人一路行來的委員們,也同樣年老了。上人期勉眼前這群年輕慈青:「我已經有年紀了,大家要勇於承擔、靠近我一點;不要讓我找不到你們啊!」

菩薩道漫長,上人叮嚀大家方向一定要對準,才能真正到達心所願、意所立的目標。「有些人迷失了人生方向,需要有人指引。引路者一定要先守好本分、掌握分寸,才能為人正確指路,不致差毫釐,失千里。」

「你們手上握有一張慈航的船票、車票或機票,無論是海、陸、空,大家一定要準確掌握航程。」上人期待慈青們有志一同,既已搭上慈航,就要彼此扶持、提攜,讓慧命成長。

【靜思小語】勇於承擔「甘願做」,心靈幸福;隨心所欲「歡喜做」,後果難堪。

星期一, 12月 05, 2005

2005慈青生活營

親愛的大專青年您好:

在「失落的一角」故事中,缺口的圓尋尋覓覓要找回失落的一角,期待、失望、欣喜,圓找到了答案,您知道是什麼嗎?

而在「花婆婆」的故事裡,他要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您猜,她做了些什麼事呢?

繁忙的學生生涯,埋首自己的天地。是否像失落的一角,急於找尋生命中的缺口、找尋心靈契合的悸動?是否想過用年輕的生命去實現看不見的價值?是否想過用感恩心取代計較心?是否也想做一件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身為時代青年的我們,真的可以為自己、爲他人多付出些什麼!就像缺圓的一角,最後發現只要滿足,就可以帶來快樂;讓山谷長滿花就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讓我們一起用年輕人的活力譜寫生命樂章,共同讓世界變得更美麗!我們是慈濟大專青年,在這大家庭裡,誠摰邀請您與我們一同深入慈濟真、善、美的世界,進而實踐生活中,提升自我、成長心靈,為自己確立有價值的人生方向。

期許在有情世界,與您結份好緣,讓我們成為「愛的接力賽」中最忠實的傳棒者!

瀏覽「2005慈青生活營簡章」 --> 2006年慈濟大專青年生活禮儀學習營學員報名簡章